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7:30 点击次数:130
6月27日,第十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公布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。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4级MFA陈想导演的长片电影首作《无尽之旅》,成功入围长片主竞赛单元,作为16部入选的剧情长片之一,与华语地区优秀青年电影人同场竞技。本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近未来,大多数人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由数据构成的“新世界”中,少年成启不知道自己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,因而踏上了寻找母亲也是寻找自我的旅程的科幻公路故事。
通过风格化的镜头语言,陈想将个人情感融入影片的创作之中,尝试以各种视觉隐喻,探讨个体在社会结构和时代语境中的挣扎与游离,使这部电影在科幻外壳下蕴藏深刻的人文省思,关注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与社会处境。
电影《无尽之旅》剧照
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4级MFA的班长,陈想同学在校期间,除完成课程与进行创作,还积极参与班级、学院与学校的各项工作,如艺术家工作坊的统筹接待、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运营的公共学术平台“图像之书”公众号的线上学术活动主持与直播、北京大学游戏与艺术创研中心学术活动组织等,并负责统筹协调由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、北京大学哲学系共同出品的《寻美北大》北京大学美育系列短片的拍摄制作。
《无尽之旅》导演:陈想—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4级MFA
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(MFA)培养强调理论观念学习与创作实践应用并重,鼓励学生在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沃土中,保持思想开放,拓展创作边界,以剧情片、动画电影、论文电影、实验影像等多种类型的影像创作,呈现对当代中国的现实关怀、对电影艺术的深沉热爱和对新技术新形式的勇敢创造。
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(MFA)形成了以“导师实践课”、“艺术家工作坊”和“学院奖”等为核心的特色培养手段。“导师实践课”是在公共基础课、学院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外,将学生带入导师个人的创作与实践工作室中,通过学生与导师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和指导,开拓视野,更新创作观念。“艺术家工作坊”是每学期邀请知名影视导演、编剧、制作人与当代艺术家(如陆川、刁亦男、张杨、万玛才旦、五百、梅峰、侯莹等)举办工作坊,采取小班授课、一对一指导点评等方式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作能力。“学院奖”是为鼓励和奖励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而设立的奖项,创立于2005年,历经二十载,代表了北大艺术学院在影视领域的育才成果,每年在毕业季颁发“最佳影片”“最佳导演”“最佳编剧”“最佳创意”“优秀毕业作品”等十余个奖项。
FIRST青年电影展是国内最具活力电影节展和影响力的青年导演平台之一,曾助力众多青年电影人迈向更广阔的创作舞台。此次电影《无尽之旅》入围长片主竞赛单元,是对该电影创作团队实力的充分肯定,也展现了青年创作者对电影艺术的不懈追求与创新精神。此前,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曾有多位同学携带着他们的作品在FIRST青年电影展的各个单元上亮相:
周圣崴(09级本科、13级硕士)导演:《艺术死了》,获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长片主竞赛单元:“一种立场”大奖。
周白羽(23级MFA)导演:《时间病》,获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:评审团荣誉。
蓝天(23级MFA)导演、郭浩然(24级MFA)摄影:《南方午后》获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短片主竞赛单元:最佳剧情短片。
吕凯源(19级MFA)导演:《地心蛙鸣》,获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短片主竞赛单元:最佳剧情短片(提名)。
张嘉琪(21级MFA)导演:《海在我们周围》,入围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FIRSTFRAME第一帧单元。
郭浩然(24级MFA)摄影:《我还认识你,十一》入围十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先锋创作单元。
李忻格(22级MFA)导演:《在山与山之间》入围十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。
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亦与FIRST青年电影展进行深度合作,如今年5月24日,在北京FIRST青年电影中心曾成功举办“北大XFIRST——北京大学MFA短片展映”活动,放映了八部曾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的北大艺术学院学生短片作品,聚焦青年独立影像的先锋探索与学术共振,以学院智识为创作赋能,以创作实践反哺美学思辨。在日常教学中,艺术放映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,在FIRST亮相的优秀艺术电影如《但愿人长久》、《这个女人》等电影主创和FIRST青年电影展组委会工作人员曾多次走进艺术学院,与师生们交流展开分享。
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高度重视MFA学生的专业培养与个体发展,鼓励学生的个性创造与艺术探索精神。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MFA同学,带上他们的电影作品从FIRST青年电影展起航,在持续的创作中绽放电影的魅力!
上一篇:经常运动和不运动的人,到底有什么区别?
下一篇:没有了